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行业热点 » 各地新闻

“三变”助力特色扶贫产业迈大步——庆阳产业扶贫暨深化“三变”改革工作侧记

   日期:2018-07-20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zgny.com    浏览:99    评论:0    
核心提示:  庆阳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面对“十年九旱”不利条件下传统农业无法破解“靠天吃饭”的困局,如何让贫困群众摘掉“穷帽”,成

  庆阳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面对“十年九旱”不利条件下传统农业无法破解“靠天吃饭”的困局,如何让贫困群众摘掉“穷帽”,成为当地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长期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近年来,庆阳市注重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培育特色富民产业、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创新要素投入机制,以“三变”改革为主抓手,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第一硬仗”来抓,集中力量推进特色优势扶贫产业大发展,产业扶贫取得明显成效。

  在其他特色产业发展方面,依托相关企业实行订单生产、精深加工,积极开发终端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据统计,至今年5月底,庆阳种植中药材5.25万亩,吸纳0.93万户贫困户从事中药材种植;种植马铃薯5.34万亩,吸纳2.5万户贫困户发展马铃薯产业;种植小杂粮32.3万亩,吸纳1.58万户贫困户发展小杂粮产业。

  “村社合一”让群众致富有路子

  “你入合作社了吗?”“我早就入了,你快去入吧。”“我看这次这个合作社行,能干成事。”……这是华池县柔远镇李庄村老百姓最近谈论最多的话题。老百姓口口相传的合作社,正是按照华池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村社合一”要求,由李庄村“两委”领办的华池县田园风情庙巷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前几年,李庄村先后有致富带头人牵头成立绒山羊、生猪、苗林等几个合作社,但带动能力都不强。面对这一问题,今年4月,华池县探索出“村社合一”的助推产业发展模式。由村“两委”牵头成立合作社,将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班子和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等帮扶力量充实到合作社管理人员当中,由全体股民共同参与运营。将村集体资金5万元作为一期注入合作社,在合作社运营良好的情况下,再注入资金5万元;合作社的管理人员每人以3000元为一股进行现金入股,不参与老百姓的利益分红;农户可以以现金、土地、技术等形式入股,1000元为一股;根据合作社章程,按照让利于民的原则,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以2∶3.5∶4.5的比例分红,聘请了华池县宏通代理记账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财务管理。

  这些模式激发了农户加入合作社的信心,他们说:“干部入的钱比我们多,我们怕啥?”“成了股民,合作社赚钱就能分红,平时干活还给工钱,比出去打工强。”截至目前,合作社共吸纳股金48.3万元,全村共有104户农户加入了合作社,其中贫困户65户,土地入股53.8亩。

  “海升模式”让群众致富有靠山

  在宁县万亩苹果产业“三变”改革示范基地焦村示范点,65岁的高治甲正开着拖拉机给果树铺设防雹网。“我是去年5月来海升务工的,到年底,一共挣了1.68万元。”说起在海升务工的事,老高笑得合不拢嘴。

  据高治甲介绍,自己所在的村里,凡是把土地流转了的村民现在都在企业务工,既拿土地租金又挣打工钱,村民有了双份收入。高治甲也不例外,他将自家的8亩土地进行入股,每年分红4000元,自己也在果园务工,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家5口人在去年顺利脱贫。

  宁县将自主发展能力弱的2416户9349人和自身无发展能力的3130户7039人全部纳入到“331+”产业扶贫中来,通过落实奖补资金、政府贴息贷款、赠股等形式,入股全县31个龙头企业,实现贫困户都有稳定的脱贫产业。

  “331+”产业扶贫模式就是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三方联动,形成产业发展利益共同体,使资源变资金,资金变股金,农户变股东,激发各个要素的潜能,创新了资源配置和经营方式,实现了统一科学的品牌化质量管理体系,助推了产业发展,贫困户稳定脱贫。

  据宁县焦村镇海升现代农业示范园负责人高云峰介绍:“采取‘331+’产业扶贫新模式后,一方面减轻了企业在建园、运营过程中的资金压力,企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公司已建成覆盖宁县4个乡镇30个行政村的1.66万亩果园。另一方面,在示范园打工的群众有了股份,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企业员工、周边群众也有了归属感。”

  随着“三变”改革不断深化拓展,庆阳通过股权纽带和产业平台,让农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股权证”到手让群众致富有底气

  近日,西峰区彭原镇五郎铺村召开了庆阳丰果果畜农民专业合作社第一次股东大会,现场与全村82户贫困户签订了“三变”改革财政资金入股合同,与土地入股农户签订了“三变”改革农户资源资产入股合同,并向股民发放了股权证。

  “原来种庄稼,只能靠天吃饭,年景不好就不挣钱,入股合作社后有分红,打工还能挣几千元。”村民范双贵把家里的9.6亩地入股合作社,每亩年底可保底分红200元,以2100元财政扶贫到户资金入股,年终可获得保底分红105元,他还到合作社务工,每天能收入80元。

  五郎铺村是西峰区15个重点贫困村之一。今年,该村立足村情,以村集体成立的庆阳丰果果畜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三变”改革承载经营主体,采取“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带动+农户经营”的新型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带动全村群众和贫困户发展苹果产业。目前,合作社已集中连片栽植苹果树600余亩,并套种辣椒130亩,吸纳全村82户精准扶贫户入股合作社。“前3年,以2100元财政扶贫到户资金入股合作社的82户贫困户,每户年终可保底分红105元;以土地入股的农户,每户每亩地年底可保底分红200元。3年后,根据果园的实际收益分红。”五郎铺村副支书马仲凯说。

  农村“三变”改革工作启动以来,西峰区精心组织、探索模式,在全区24个行政村开展试点改革工作。在实施“三变”改革中,各乡镇、西街办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坚持因村制宜,凸显特色,培育扶持了一批苹果、草畜、瓜菜、乡村旅游、杂粮等为产业布局的新型经营主体,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发展。

  截至目前,西峰区启动清产核资100个村,清理登记集体资产金额2.2亿元;已确定农民入股865人,村集体入股75个,完成农民自有资金入股102.5万元,土地入股7644.28亩,村集体投入资金1304万元;整合各类项目资金1100万元。庆阳市县区动员农民群众以土地、房产、饲草、劳力、资金、技术入股,带动产业扶贫,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由单一的农产品销售收入向土地租金、投资股金、务工薪金联动增收转变,使农村“沉睡”的资源活起来,农民增收的渠道广起来。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