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农业要闻 » 人物 » 三农人物

张赞:返乡创业扮靓赤水河畔

   日期:2018-05-10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作者:zgny.com    浏览:133    评论:0    
核心提示:  本网记者 阮蓓  中学毕业就外出打拼,攒下第一桶金后返乡开办国内第一家溶洞餐厅;成立农民促进协会解放思想,带领老百姓集资

  本网记者 阮蓓

  中学毕业就外出打拼,攒下第一桶金后返乡开办国内第一家溶洞餐厅;成立农民促进协会解放思想,带领老百姓集资修路、外出取经、入股实业,带动当地实现物质脱贫精神致富。张赞,一位出生于国家级贫困县偏远山村的普通农民,放弃大城市的“灯红酒绿”,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参与家乡建设,为当地农旅融合、产业扶贫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靠山吃山天然溶洞亮出特色招牌

  赤水河畔一洞天,是坐落在四川泸州市古蔺县省道古习路边的“赤水河公社”给人的初见印象。

  2007年,古蔺县二郎镇龙滩村村民张赞在经历了大都市辛苦打拼后回到家乡,郎酒厂、习酒厂、茅酒厂等几个大企业的飞速发展让他捕捉到一丝商机:何不围绕特色产业办农家乐?确定发展思路后,一个离太平古镇7公里、郎酒厂5公里的天然溶洞进入张赞视野。“这里交通便利,如果能将溶洞景观与就餐环境有机融合,肯定能成为一大旅游亮点。”张赞告诉记者,虽然当时人烟稀少,但务工多年的经验让他深知抢占市场先机的重要性,“先把特色招牌‘亮’出来,再在发展中等待市场的慢慢成熟。”

  于是张赞与好友合伙,投资30万打造出国内第一家溶洞餐厅——赤水河公社,并于当年“五一”节正式开业,随即便凭借独一无二的天然环境一炮打响。“天气好的时候必须预约,否则等上2、3个小时都不一定有位子。”张赞介绍说。

  由于溶洞的特殊性,所有设计施工张赞都亲自上场,在创业初期吃尽了苦头。“从规划到动工期间,我们既是设计人员,又是技术人员,还是小工,甚至差一点付出了生命代价,”回想这些辛劳,他依然表示不后悔:“我想把在外学到的先进理念和发展模式带回家乡落地生根,为改变穷乡僻壤的面貌尽一份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一个镶嵌于陡峭绝壁中的赤水河公社休闲部诞生了,涵盖棋牌、茶座、会议室、KTV、住宿及生态鱼养殖等,并与已开发的公社餐饮部相连,总投资300余万元,总经营面积超过1300平方米。“公社严格执行不掺假、不短斤少量,使用一次性锅底。如有掺假行为,一经发现店员会被处罚。”张赞告诉记者。

  靠着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获得顾客的高度认可,公社逐渐进入发展的“快车道”:2010年成为古蔺县旅游协会常务理事单位,2011年被四川省评为二星级特色农家乐,2014年晋升为三星级,2012年被县药监局评为食品安全示范单位,2015年菜品“洞洞鱼”荣获古蔺美食节金奖,2016年被泸州市餐饮协会评为全市餐饮名店,2017年被评为四川省级乡村民宿达标户。

  由于赤水河公社的入驻,原本无人居住的溶洞周边,开始变得热闹起来。“最早只有我们2户人住在山下,用电没有变压器,只有照明灯,连生活基本需求都不能完全满足,”村民范应文、范应美亲眼见证了随着公社发展,“人气”在当地聚集的过程:企业到来改善水电利用困难后,其它12户贫困户也纷纷从不通水、不通公路的原住地搬来此处,形成了有上百人口,水电保障、出行方便的新型小区。“一边在公社打工,一边种植绿色蔬菜定向销售,每年增加收入近万元。”范应文说。

  受益均等人人都有参与感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赞发现自己的出生地龙滩村良田撂荒严重,全村不是留守儿童就是空巢老人,儿时记忆中的美丽家乡变了样子。“一定要为家乡再做点啥!”经过反复思考,张赞在老家柏杨坝成立了一个农民促进协会,组织村民们理清发展思路,并倡导新修了一条2公里“产业促进路”,将不通村组的几条断头路接通。

  2014年,协会主导成立了柏杨坝种养专业合作社,提出让所有社员参股分红。但张赞笑言,推进过程并不比在峭壁上开凿办店轻松:“村民们顾虑很多,既担心没钱赚,又怕老板跑路血本无归。”为打消大家为谁打工的疑惑,合作社规定所有固定资产都计入股份,按“出资额度+入股土地折价=股份百分比”的标准量化到人,且每人出资最高额度不超过一万元,“这样一来没有真正的大股东,大家股份、受益都相对平均,如果合作社经营不下去了,清产核资还清债务后,土地上所有附着物都平均分配。”张赞告诉记者,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公平后,参与热情大增,截至目前土地入股率达到89%,惠及农户170余户700余人。

  在合作社的百亩甜橙基地,村民陈德胜给记者算了算,作为一名生产管理员,每月能拿1500元固定工资,同时以一万元现金入股,2.8亩土地按田折价一亩1300元都算入股份,一年下来能有万元以上分红。“不入股的话也可流转,土地租金一年一亩300元。”村支书张元强告诉记者,如果粮食价格连续三年上涨,租金也要跟着“水涨船高”。在合作社带动下,龙滩村的发展定位逐渐清晰:紧靠赤水河发展有机高粱2000亩,采取立体种植、区间套种,发展甜橙、花椒、果桑、水产等300余亩,在县农业局扶持下修建抗旱水窖500立方米,修建灌溉水管、生产便道硬化各3千米。

  出山学习贫困户玩转农旅融合

  在二郎镇“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创建“二郎镇返乡创业孵化园区”是一项重要内容。据副镇长杨芳介绍,全镇有6个国家级贫困村,2016年二郎创业园成功创建了“泸州市返乡创业孵化园区”,进一步畅通创业渠道,全力推动返乡农民工、返乡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组建创业实体,带领贫困户走一条创业就业治贫致富的道路。

  “在孵化园区带动下,全镇一村一品的创业氛围基本形成。”杨芳说,在强化政策扶持方面,对符合条件的各类创业人员给予10万元左右的政府贴息贷款,对创业企业吸纳就业人员给予不超过5万元的创业补贴,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创业者给予1万元的创业补贴。

  创业园吸纳大量贫困户劳动力就业增收,而要彻底拔出等靠要的“穷根”还得增强内生动力。张赞告诉记者,农民促进协会每年组织1-2次村民们外出考察学习“见世面”,并在县农业局的指导下,不定期开办技术、农业管理知识等培训班进一步统一思想。2016年,上下众志成城的原合作社更名为古蔺县二郎镇柏杨坝农业旅游专业合作社,开始探索由单一的种养模式向农旅融合转型,以期结合毗邻美酒河景区的天然优势,达到一三产业互动发展的远景目标。

  就在去年,合作社花椒首次投产便达到20万产值,园区套种的中药材达40万产值,桑葚酒销售收入突破20万元,摆脱了靠贷款维系运转的日子,真正实现了自身“造血”功能。在成立三年多时间里,合作社先后荣获市级示范社、省级示范社、省级特色业态等称号,张赞个人被评为四川省返乡创业明星,2016年当选为县人大代表。“随着赤水河流域的深度开发,国内首条彩色自行车道也即将开通,相信赤水河畔的乡亲必将迎来发展的又一个春天。”他这么憧憬。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