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行业热点 » 各地新闻

好田村巨变——吉林农业大学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日期:2017-12-26     来源:吉林日报    作者:zgny.com    浏览:91    评论:0    
核心提示:  洮南市好田村,曾是个地瘠人贫的穷地方,而今,因为一批人的到来而发生了巨变——村民富起来了,日子好起来了。  这些不嫌

  洮南市好田村,曾是个地瘠人贫的穷地方,而今,因为一批人的到来而发生了巨变——村民富起来了,日子好起来了。

  这些不嫌贫的人就是吉林农业大学的扶贫工作队员们。

  短短两年的时间,他们发扬把论文写在吉林大地上的光荣传统,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发展产业,构建起“支部+项目+专家+合作组织+农户”多方联动模式,为贫困村造血,让好田村彻底改变了模样。

  把脉问诊,对症施治,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走进好田村,村支书姜旭波告诉我们说:“他们刚来时,大伙态度挺冷淡的,但是他们不仅坚持住了,还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技术、新的项目。现在他们再出现在村子里,有几个不认识他们的?又有谁不竖大拇哥?”

  村民们对扶贫工作队的认识始于一个“赌局”——一垧地究竟能打多少玉米?村民们多年的耕作经验是一公顷地也就是1.3万斤左右,扶贫工作队农业专家胡文河却认为可以增产1万斤。为此,他们根据这里气候干燥、日照时间长、土层薄的情况,通过改变选种和耕作方式,改变施肥量和时间等,当年试验田里的公顷产就达到了2.3万斤。正是这一赌,让农大人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农学院胡文河负责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实施与推广,产量比周边村民增加20%至30%。尤其,2017年,学校通过争取到1100万元的“柴改电”项目着力把好田村农田建设成高标准农田,他们建立的干旱地区玉米高产模式和玉米绿豆间作模式,已经着手在村、镇中陆续开展大面积推广。

  来自动物科技学院赵立峰调研后分析认为,好田村基本户户都养殖本地鸡,但普遍存在品种杂,影响产蛋产肉性能;缺乏疫病防控,死亡率极高,大多数养户很难有经济效益,难以形成规模化饲养。为此,他们有针对性地为扶贫户提供种鸡苗2000只左右、全部疫苗及部分预防治疗药物、部分关键核心饲料,帮助贫困户利用养鸡项目致富。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孙永峰在村里推广示范卡洛斯鹅养殖及关键技术,在前期调研基础上,他与校扶贫办及当地政府负责人员开会研讨,制定了每户30只,保成功后再由小及大,适度规模经营。他们提供的优质脱温鹅雏2000只,产出效益9.3万元,全覆盖帮扶125户贫困户,户均增收745元。

  授人以渔,让村民走出自己的脱贫致富路

  农学院副教授李晓在扶贫初期便到村民中间开展培训工作,从开始时靠村干部找个人关系好的村民来捧场,到发个通知,村民就自发来听他的课,而且一来就把座位都占满了。李晓说,通过扶贫工作队的工作,村民开始主动接受他们传授的知识了。

  他们在组织专家到村里开展科技培训的同时,也做好村民的文化素养提升、致富创业培训等工作,组织村干部、创业农民、种养大户、合作社骨干等到一些先进村开阔眼界,提升其发展致富的信心。

  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帮着农民销,让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负责村里农产品品牌和电商培训的李雪、刘孝国说,我们认为玉木耳产业、种植、养殖、编制等的发展需要电商加盟,于是就召集村里7名青年来到学校培训,并跟踪指导建立的网店运营发展情况,指导他们在省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开梨网建立了网店、淘宝网、一亩田APP销售平台,出售玉木耳、杂粮等。目前村里有专门的电脑设备,接入互联网,开展便民服务,困难群众不用出村,就能缴纳各项生活费用及代购商品,并培养了村民的互联网意识。这7名青年回村后,分别在农村淘宝网上申请了村小二的职位,随着建立农村淘宝服务站,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功能。

  为了让贫困村民尽早实现抱团发展,他们加紧合作社注册、评估工作。学校专家郝庆升等教授团队与扶贫工作队对玉木耳生产合作社、农业种植合作社、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等给予指导。郝庆升教授对好田村的贫困户进行了合作社的组建、运营及管理等培训。目前,村玉木耳生产合作社和农机合作社均注册成功。养殖合作社正等待环境评估,通过后即可注册。

  2017年,学校在好田村设立科技扶贫基地,注册了“好沺”商标,并和当地政府、好田村村委会三方合力为好田村建设了菌包厂,由市政府负责厂房建设,学校投入生产设备,村委会负责筹集生产启动资金,吸纳所有贫困户入股分红,预计净利润能达到30万元/年;同时,针对贫困村当地自然条件,鉴于玉木耳和吉林白鹅发展前景的潜力,校长冯江、副校长刘景圣提议有针对性地设计精准扶贫工作“组合拳”,吸引并带动了周边地方百姓的关注、参与,真正把白木耳和白鹅产业做大做强,助推“双白”特色产业形成。

  兴产业、办实事、呕心血、献才智,农大人将对定点帮扶村的承诺,写在致富产业上,写在基础建设上,写在新的村容村貌上。一个崭新的好田村在农大师生的努力下呈现在世人面前,好田村的村民们也走出贫困走向了小康。

  当好“定盘星”甘做“保障员”,建设全方位的扶贫支持力量

  好田村不仅是农大人的科技试验示范田,也是农大人扶贫的试验田。

  两年前的1月4日,学校党委书记席岫峰、副校长孙少平带领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来到好田村进行调研、看望困难群众。2天后,学校成立了扶贫工作办公室;又过了2天,扶贫办全体工作人员来到好田村正式开启了为期5年的扶贫开发工作。副校长张越杰提议成立了200余名专家组成服务全省扶贫工作的扶贫专家服务团,并主导设立吉林农业大学农业科技推广基金,每年100万元重点支持扶贫工作。党委副书记毛彦军、副校长刘景圣先后多次与扶贫工作队一起到村指导农民生产,第一书记驻村抓党建、促调产、办实事,好田村的脱贫致富有了“主心骨”。

  设计好田村扶贫机制与模式的曹建民说,好田村扶贫工作不仅仅是帮助地方,而且是吉林农大自身办学的重要事情。管理好外部事情的有效办法之一是将其内部化,采取“高校+项目+专家+合作组织+农户+基层党组织”的扶贫模式。

  选能人、分批次、埋头干……扶贫工作队队员们首先加固堡垒,让村党组织成为扶贫政策的宣传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学校党委选派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丁庆东和程军同志先后担任好田村第一书记,扶贫办公室也在好田村组建了扶贫党支部,生命科学学院党委联合好田村党支部成立了“好田村党员之家”。力争带强村支部书记、带强村“三委”班子,带强广大党员,尤其是“无职”党员,形成合力,一心一意抓扶贫、齐心协力谋发展。

  “带着感情做事,像服务员一样保障扶贫工作的开展。”农大各单位各部门分别派员深入到125户贫困家庭进行包保对接,与每户贫困家庭建立了联系,并与贫困户共同探讨脱贫方案,投资金、上项目,一对一包保帮扶工作已日见成效。

  不贪大求全,力求精准。在普遍提高大宗农产品玉米、绿豆产量,发展家禽养殖的同时,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吉林农业大学作为技术支持单位,李玉院士带领他的团队在村里建立了“玉木耳生产农业标准化扶贫示范园”,同时陆续开展杂粮杂豆和瓜菜籽类示范推广,培育生产高品质绿色无污染的杂粮杂豆和自然纯正的瓜菜籽类有机农产品。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