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行业热点 » 各地新闻

内蒙古赤峰市多种方式开展精神扶贫工作

   日期:2018-02-22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作者:zgny.com    浏览:971    评论:0    
核心提示:欲富口袋 先富脑袋——内蒙古赤峰市精神扶贫工作纪实  李昊 本网记者马晓刚  日前,第二届中国潍坊(峡山)金风筝国际微电影

欲富口袋 先富脑袋

——内蒙古赤峰市精神扶贫工作纪实

  李昊 本网记者马晓刚

  日前,第二届中国潍坊(峡山)金风筝国际微电影大赛颁奖典礼暨第四届全国微电影春晚落下帷幕,赤峰市扶贫办推送的微电影《小村之恋》荣获优秀作品奖。该剧是赤峰市第一部以扶贫为题材的微电影,再现了大连知青孙奎连回乡带领宁城县大城子镇鸡冠山村脱贫致富的感人事迹,展现了鸡冠山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过程和在扶贫攻坚工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赤峰市扶贫办杨明霞介绍,通过宣传脱贫致富典型和扶贫政策,能够进一步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信心,让贫困群众知晓国家政策好、还需自己干的道理。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注重扶贫同扶志、持智相结合。脱贫攻坚进程中最大的困难是精神贫穷,只有通过精神扶贫才能彻底破除“等靠要”、消除“穷自在”。近年来,赤峰市通过宣传教育、乡风文明建设、政策引导、开展“巾帼扶贫”工作等多种方式开展精神扶贫工作,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有效地推进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程。

  “三认三记”——催生贫困群众内生新动力

  农历正月,赤峰市敖汉旗新惠镇三节梁村被装扮得喜气洋洋。村民辛子青家院子里的两个大红灯笼在夜晚格外的亮。

  说起脱贫,辛子青有些不好意思。2016年,辛子青通过环境保洁公益岗已实现了脱贫,不满足现状的他希望日子能过的再富裕些,经过驻村工作队细致耐心沟通,引导辛子青改玉米为绿豆和小米等经济作物,去年收入6000多元。“以前,我没志气,家庭也不和睦,孩子们都不愿回家,亏得市里的好政策、好项目,让我家的日子过得既滋润又和美。”辛子青说。

  “贫困程度与群众受教育程度及技能水平有很大关系,贫困户如没有主动摆脱贫困的意愿,政府的包袱就会越来越重,只有催生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才能拔掉‘穷根子’、干出新天地。”赤峰市扶贫办主任冯树鑫表示。

  赤峰市按照“三认三记”(“三认”是干部要做到“认门、认人、认亲”;“三记”是贫困户要做到“记人、记事、记恩”。)对所有贫困户进行亲情走访和精神扶贫,形成了干部群众良好互动、温馨融洽的工作氛围。全市11500名帮扶干部与46.86万贫困户结成“亲戚”,定期交心谈心、疏导情绪、解疑答惑、化解矛盾。

  敖汉旗扶贫干部在走访中,到贫困户家中喝水、盘腿上炕,贫困群众将其当作倾诉对象,畅所欲言。通过不断的安慰、鼓励和人文关怀,贫困群众的心顺了、劲足了。

  宁城县扶贫干部自带简单肉食蔬菜到贫困户家中谈谈心,吃顿饭;与贫困户交知心朋友,让贫困户有个依靠;参加贫困户家庭农活儿;帮助贫困户解决生活实事;了解贫困户内心深处的想法。同时,建立阶梯式激励机制,根据项目落实的进度、效益、质量为贫困户进行资金补贴,极大地鼓舞了广大贫困户主动脱贫致富的激情,让贫困户从“要我脱贫”变成“我要脱贫”。

  “守门人”行动——激发贫困妇女精神扶贫新亮点 

  “今天,来参加培训的这些妇女姐妹,你们不是贫困妇女,你们是我们各级妇联挑选出来的巧手骨干,选派你们来参加培训,是要把你们培养成为当地手工制品中的带头人,再去牵手帮扶身边的贫困妇女姐妹……”在赤峰市妇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系列培训项目会上,市妇联主席袁文英的话掷地有声。

  袁文英说,妇联组织抓脱贫,更应该在“情”字上下功夫。利用情感扶贫实施的“守门人”行动,是妇联组织情感扶贫的新模式,曾被评为全国十大妇女工作创新案例。袁文英说:“经常看到一些有关独居老人去世半年才发现的新闻,我觉得这是整个社会不能承受的痛。因此我们发挥妇联组织的独特优势,组织有能力、有爱心的人,采取就近、就邻、就亲、就友等方式,为城市空巢老人和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充当‘守门人’,并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生活上的照顾、精神上的陪伴和生产上的帮助,真正做到了妇女精准扶贫不留死角。我觉得作为妇联组织,可在精神扶贫上多下功夫,某种意义上比物质扶贫更重要。”

  在喀喇沁旗锦山镇田营子村,84岁的老人田中海患有脑血栓后遗症,行动不便,四个子女都在外地务工,他与83岁视力仅为0.1的老伴儿相依为命,靠低保生活。

  张素霞、曹玉花做了老人的“守门人”以后,除了在生产生活上照顾老人外,在生活上尽最大可能照顾好老人,还千方百计联系到老人的4个儿女,用自己的手机上网,让老人家在孤独和想念子女的时候能够和他们交流。“去年,在我的强烈要求和催促下,老人的子女全部在春节前回家了,并且凑钱给老人买了一口猪,老人家特别高兴,差不多把全村的人都请到家里吃杀猪菜,离家4年之久的大儿子还留下来陪老人过年。”张素霞高兴的说。

  “守门人”行动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赤峰市妇联相继实施更加精准的“空巢老人看护项目”、“助力母亲项目”、“小候鸟行动项目”,创新三种服务模式,为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蓝天,让被守护的老人、妇女和儿童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截止到2017年底,全市共发展守门人2430人,守护对象4657人。 

  乡村文明建设——助力脱贫攻坚风清气正好环境 

  前不久,赤峰市林西县官地镇上官地村刘俊永夫妇从镇里捧回一块大大的“五好文明家庭”的奖牌。刘俊永坦言,妻子在家赡养父母,自己在外安心打工挣钱,一家子脱贫致富奔小康更有底气。

  在农村,一部分儿女赡养义务履行不够,以致父母家境困难。日前,林西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一场以“文明乡风”为主要内容的公序良俗养成教育,就是一场精神扶贫的战斗,有力促进了脱贫攻坚的实施。

  “乡风不文明、环境不洁净、谈不上脱贫致富奔小康。”林西县文明办负责人介绍,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引导群众树立求发展、思脱贫、想致富的志向。

  2002年,林西县十二吐乡乌兰沟村三村的郑国春因车祸严重受伤,造成了右腿重度残疾和双目失明。政府为郑国春落实了低保政策。“一辈子就这样靠低保过日子?”郑国春坦言,村里宣传实施“文明乡风”建设让他陷入沉思,自己虽然失去了双眼,但头脑还在,一样可以做很多的事,“为了家人,我也要努力脱贫致富奔小康。”

  在驻村干部和亲戚朋友的多方帮助下,郑国春抓住乡里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社经济的机遇,筹集资金创建了“绿然农产品销售专业合作社”,采取“订单式生产”模式,经营杂粮杂豆、荞麦面、黄米面、小米的加工销售。郑国春说,“文明乡风”建设让他明白了,脱贫致富需要党委政府帮扶,更需要贫困户自己努力。

  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要让老百姓生活富裕,还要让老百姓精神富有。赤峰市的扶贫干部在入户走访中,用易听好懂的百姓话讲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传统美德,引导老百姓贫困可耻、富裕光荣,并为脱贫户制发脱贫光荣证,消除攀穷比困心理。如今的农村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大为改观,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封建迷信等行为大幅减少,文明乡风建设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