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行业热点 » 各地新闻

一栋房里的脱贫故事——精准扶贫看大通

   日期:2018-10-09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zgny.com    浏览:896    评论:0    
核心提示:  在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向化藏族乡下滩村的一间院子里,一栋砖结构的住房虽未做过多的装饰,墙体依然保持着红砖堆砌的模

  在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向化藏族乡下滩村的一间院子里,一栋砖结构的住房虽未做过多的装饰,墙体依然保持着红砖堆砌的模样,但却打扫的窗明几净。就连一边堆放杂物的棚房,物品摆放的也分外整齐。这间小院的主人陈福仓,一边伺候着家里的2头牛,一边笑着说起了这里曾经的样子:“以前住的房子是土木结构的,由于年代长了,柳木被虫蛀得厉害,墙缝也裂开了一道大口子,后来在国家住房政策的帮助下,才有了眼前这房子。”

  这是一个52岁的西北汉子,笑容从未从他的脸上消失过,但他所经历的苦难、所背负的重担、所走过的脱贫路,却是村民口口相传的经典励志故事。原来,他13岁的儿子吴国栋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沉重的治疗费用使整个家庭陷入贫困。“人穷不可怕,就怕没志气没骨气。”记着这句话,陈福仓没有被生活的重压击垮,反而变得愈发坚强。那时的他,起早贪黑拼命挣钱。没有技术,那就干脏活、苦活、累活,只要能赚钱就行,建筑工地、街头马路、施工现场到处留下了他辛苦忙碌的身影。即便是揭锅没米,他们也从不向政府张嘴伸手,他觉得邻村的吉更来是一个残疾人,都在为生活努力拼搏奋斗,自己四肢健全、有手有脚的,为什么不自力更生呢?

  为了给孩子树立乐观向上、积极生活的榜样,他从没有过一分抱怨、也不露一丝愁容,遇到困难问题总是自己扛、自己想办法解决,脸上总是露着自信的笑容。但即便如此,所得的收入远远不够支付儿子的治疗费用及家中的日常生活开支。艰苦的生活,让原本52岁的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得多。2015年,通过精准识别,陈福仓家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为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对象。自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为了不辜负党和政府大好政策的恩泽,也为了一家人能摆脱贫困,过上小康生活,陈福仓鼓足了干劲,准备脱贫致富奔小康。2016年,有了部分积蓄的陈福仓决定建一栋新房。忙忙碌碌间,新房顺利落成,虽然房子并不豪华,但却让陈福仓父子告别了那个被虫蛀的老房子,拥有了一个遮风挡雨的温暖的家。新房看在眼里,喜在心里,陈福仓的干劲更足了,每天父子俩将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笑容满面地向着脱贫的幸福路出发。然而,就在这个小院里,陈福仓一家却遭受了新的打击。

  2016年就在陈福仓家新房修建完成后不久,因为改建家中放杂物的棚房时,不慎从屋顶掉下来,摔伤了腿。这对于这个刚刚走向好转的家庭及家中是“顶梁柱”的他而言,犹如晴天霹雳。住院没多久,在腿伤还没完全好的情况下,陈福仓不听所有人的劝导,坚持出院了。原来在他腿伤住院这段时间,还在上学的儿子一直由自己的哥哥帮忙照看。陈福仓坚持回到家一边照顾儿子,一边养腿伤,半年后,他的腿伤才渐渐好转了。灾难打不倒乐观向上的人。2017年,下滩村实施的产业发展项目为陈福仓家发放了西门塔尔母牛2头。刚刚养好腿伤的陈福仓又开始干劲十足的迎接新的生活了。通过国家扶贫政策带动,惠农政策补贴、养牛等收入,2017年年底,陈福仓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900元,顺利脱贫。脱贫后的陈福仓,依旧是村中的那个韧劲十足、笑容满面的“拼命三郎”,而如今的这栋新房,则饱含着陈家父子生活的酸甜苦辣和苦尽甘来的脱贫故事……(责任发布:张煜)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