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行业热点 » 国际要闻

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沃土夯实稳粮根基

   日期:2018-01-02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zgny.com    浏览:240    评论:0    
核心提示:2015年以来,中央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资金,在东北4省(区)的17个县(市、区、旗)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目前项目区耕地质量等

2015年以来,中央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资金,在东北4省(区)的17个县(市、区、旗)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目前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比项目实施前提高0.88个等级,相当于亩均增加粮食产能88公斤。

加强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是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夯实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今年要重点抓好五项工作。

及早制定实施方案。扩大试点规模,整县推进试点。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黑土面积大、组织化程度高的县(市、区、旗),开展整建制试点,加大资金投入,加快黑土地保护治理,尽快形成一套有效的工作机制和技术模式,为更大范围的保护治理提供经验。

协调落实补助政策。加大对黑土地保护的政策扶持力度。将相关农业项目向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县倾斜,统筹利用,加大投入,加快治理。同时,探索建立黑土地保护奖补政策,调动地方政府和农民开展黑土地保护的自觉性。创新金融支农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和政策性金融资本参与黑土地保护。

加力推进技术集成创新。尊重基层的首创,总结提炼试点县(市、区、旗)在黑土地保护利用中形成的关键技术,在适宜地区大规模推广。针对黑土地种植制度和土壤类型特点,以机械为载体,集成一批农机农艺配套、用地养地结合的技术模式,以点带面、示范推广。组建农业部耕地质量建设专家指导组,集思广益,加强指导,科学有序推进黑土地保护利用。发挥东北黑土地保护协同创新联盟的作用,加强协作,联合攻关,研发一批黑土地保护利用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组装配套因地制宜推广。

积极推进工作机制创新。总结试点经验的同时,探索黑土地保护的组织方式创新。重点是两个方面:一是行政推动的有效形式。借鉴精准扶贫的有效做法,将黑土地保护利用的责任落实到县、压实到县,完善县为主体的落实机制。另一个是经营主体的带动模式。东北地区规模化发展很快,新型经营主体已形成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骨干力量。在黑土地的保护利用中,发挥这些新型主体的示范作用,以有效的方式、自觉的行动,扎实推进黑土地保护利用。

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重点是两个方面,一是加强监督考核。制定《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绩效考核办法》,把任务与投资、工作与成效等指标细化,逐项考核。特别是制定农户对黑土地保护效果的奖补办法。同时,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估。另一个是加强质量监测。在现有监测网点的基础上,加密布点,健全东北黑土区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定期监测黑土地耕地质量的变化。探索构建“天空地”数字农业管理系统,实时监测黑土地耕地质量变化情况。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转自互联网,如涉及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告知本网处理。电话:010-62110034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