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行业热点 » 国际要闻

在宁夏玉米种出全国纪录

   日期:2018-04-16     来源:银川日报    作者:zgny.com    浏览:227    评论:0    
核心提示:如果要问宁夏哪些人最会种玉米,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永宏,必在其列。有多会种?举个例子,2010年,他创造了当年

如果要问宁夏哪些人最会种玉米,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永宏,必在其列。有多会种?举个例子,2010年,他创造了当年全国玉米亩产纪录:1314.3公斤。因为玉米种植科研上的成就,王永宏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项……

只有两个人的科研基地

4月11日第一次联系王永宏的时候,他正在中卫给科技人员讲课。见到王永宏的时候是第二天,他开车急匆匆地从平罗赶回银川,当时下着雨,他的越野车后边全是泥。“这两天赶着春播呢,忙得很。”王永宏摘下鸭舌帽,一边和记者握手,一边打开车门招呼记者上车,“我们就在车里说吧。”

“这样跑很累吧?”记者的一句话,将王永宏的思绪拉回到1990年。当年,他从原宁夏农学院(现属宁夏大学)毕业,7月5日到的单位,7月7日就被派到固原市团庄村的一个科研基地蹲点。去了一看,除了几间破旧的土坯房,整个基地只有一个看门的老大爷。王永宏说,如果不是真的热爱这份事业,在那样的条件下,真的很难坚持下来。

他一直在那里待了5年,和助手两个人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周围几个镇子的土地。王永宏说,原先老乡种的品种都是杂乱的,他们去了之后,引进了新品种油葵和食用葵花,引进了耐盐碱的Q16宁春16号等春小麦品种。

经过反复试验,他们在那里的盐渍化次生地上,将食葵和油葵的产量,提升了20%,直到今天,这个地方依然是宁夏的油葵生产基地。王永宏说,那里的老乡很信任他,待了几年后,村里有个红白事了,一定会叫他们去,在老乡心里,他们也成了村子里的一户人家。

良种选育的艰辛历程

在固原农村的这段经历,让王永宏开始思考如何提高农作物亩产量,给辛苦的老乡增加收入。1997年,一个新的项目——“宁南山区玉米新品种引进与制种基地建设”开始实施,王永宏参与其中。

“我们依据当地的光热资源,实施了配套技术,但却发现一个问题。”王永宏说,当时的玉米种子,是从山东引进的,种源难以保证。而且在平原种植的玉米,也面临着在山区“水土不服”的问题。王永宏和团队决定自己制种。

他们先在南部山区试种,选择长势好的玉米,再在引黄灌渠培植种子。“那时候老乡们种的玉米品种很杂,产量也上不去。”王永宏说,当时面临的困难太多了,包括技术上的,人手也缺、研发资金也不够……但最终他们还是撑过来了。良种选育完成后,他们就开着车去给老乡送种子,车只能到县城,然后再坐着三轮车一路颠簸,最终才将种子送到老乡手中。

青贮玉米里的新方向

对于王永宏来说,最让他兴奋,也改变了他对玉米种植观念的,是从种植青贮玉米开始。

2000年,伴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宁夏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王永宏带领团队,开始了优质青贮玉米的培育。

“在那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于玉米的观念就是粮食,专门种植奶牛饲料的想法还是比较淡。”王永宏的思想,从种植业向养殖业转变,种出牛爱吃、富含营养、又便于加工的青贮玉米是他们新的方向。“我们在牛槽里放了两堆玉米,牛两边闻闻,然后选了爱吃的一堆,吃的一点不剩。”经过检测,无论是产奶量,还是牛奶富含的乳蛋白等营养,吃了青贮玉米的牛,比之前吃干草加玉米的牛,要高很多。

贫瘠土地上的全国纪录

说起玉米,王永宏滔滔不绝。除了青贮玉米,2000年~2004年,王永宏带领团队,引进新品种——承706号、沈单16号、高油647号,将宁夏一半以上的玉米品种更换,提高了玉米的亩产量。

最让王永宏欣慰的,是2010年,他在同心创造了当年玉米亩产1314.3公斤的全国纪录。也因此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

“同心缺水,土壤贫瘠,那玉米为什么能种出这么高的产量?”王永宏说,原因其实很简单,同心有着宁夏最好的光热资源。“万物生长靠太阳,光合作用能产生更多的有机物,对于玉米而言,也能贮存更多的能量,我们选用了耐密品种,替代了之前同心县种植的玉米品种,并且反复做了大量的研究、实验,经过细心地呵护,最终成效显著。”这个事例,很好地诠释了王永宏嘴边常挂着的一句话:要真正把“文章”写在大地上。

其实除了把文章写在大地上,还要把双脚站在大地上,王永宏说起收玉米种子的一件事,能让人理解这个纪录产生的原因。“我记得有一次,我和助手在吴忠收玉米呢,突然就下起暴雨。我们浑身是泥,坚持将一袋袋的玉米扛上车。”王永宏说。

“现在我们在向‘绿色、轻简、高效’的方向发展,要想办法让老乡花最少的力气,挣更多的钱。”王永宏扶了扶鸭舌帽沿说。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转自互联网,如涉及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告知本网处理。电话:010-62110034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