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聚焦三农

中国种业:改革孕育新的希望

   日期:2017-12-25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作者:zgny.com    浏览:617    评论:0    
核心提示:  莫志超  2017年,对于中国种业来说,是收获的一年。从2011年国务院出台“8号文件”至今,种业领域轰轰烈烈的改革已经进入

  莫志超

  2017年,对于中国种业来说,是收获的一年。从2011年国务院出台“8号文件”至今,种业领域轰轰烈烈的改革已经进入了第七个年头。这一年,参与种业的不同主体都感受到了种业显而易见的变化。

  元旦伊始,农民们发现,购买种子比以前更放心了。种子标签二维码的应用给略显传统单调的种子包装披上了信息化的外衣,更为重要的是,种子的生产、运输、销售过程变得更加透明了。“手机扫一扫、信息全知道”,这个过去似乎只属于城里人的方式,现在也成为了种业的“标签”。

  踏入新春,正当一年的种子销售即将迎来旺季时,种子企业和市场监管部门发现,身上的担子更重了。非主要农作物品种从过去的“两不管”变成了“开放式登记”,品种不再“一品多名”、特性不再单看指标,品种管理向市场化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据统计,目前,全国已经获得登记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共有958个,市场环境更加有序。

  当然,担子更重,机会也更多。对于主粮品种研发生产单位来说,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的修改,让优质专用和特殊类型品种找到了各自的队伍,不用再为一张“产量证书”而发愁,科研方向调整的劲头更足了。2017年,国家审定水稻、小麦优质专用品种比例分别达到61%、20%,分别比5年前提高8个百分点、15个百分点,品种结构日趋合理。

  这一年,感触最深的还要属科研人员。科研权益比例改革,让科研成果这个过去常常被锁在成果柜里的“证书”,真正走向了市场,企业找到了推广所急需的产品,科研人员从转化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积极性更高了。而随着企业科研实力的壮大和良种联合攻关的不断深入,企业在科研育种中发挥的作用逐渐显现,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选择到企业去,不仅为企业带去了更深厚的技术实力,也找到了科研本领的施展舞台。

  回首这一年,种业带给我们的,是激励更是动力。种业改革,从根本上讲,还是要把种业做大做强,让农民得到实惠、让产业得到发展、让粮食安全得到保障。站在改革潮头,方向更加坚定。将已有的改革成果保持好巩固好、将种业的未来更好地与新时代相适应,是改革赋予我们每个种业人永恒的使命。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