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农业要闻

调结构,抓品牌,青海省“牛产业”上档升级系列报道之三 为农牧民添福的柴达木福牛产业

   日期:2018-04-08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zgny.com    浏览:984    评论:0    
核心提示:“我们的牛儿听音乐、睡软床、喝泉水,还享受按摩,他们在轻松、舒适的环境中成长,以保障优质牛肉的形成。”时间回溯到2017年10

“我们的牛儿听音乐、睡软床、喝泉水,还享受按摩,他们在轻松、舒适的环境中成长,以保障优质牛肉的形成。”

时间回溯到2017年10月22日,在柴达木“福牛”养殖基地之一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金穗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喇勇清自豪地介绍着牛舍中的“宝贝”。

走进养殖基地,映入眼帘的是规划整齐的养殖牛舍、远程中控系统、养殖追溯系统,福牛们正听着古典音乐、吃着“营养包”。养殖基地的现代化,令人耳目一新。

在海西漠河骆驼场牛羊屠宰冷藏加工点,参加中国牦牛暨柴达木福牛产业发展大会的专家学者们围着展示的牦牛、柴达木福牛胴体饶有兴致地讨论着,展示的三岁福牛与牦牛胴体在同等条件下喂养,柴达木福牛比牦牛重246公斤。

柴达木福牛规模养殖。

“在实验中,我们创制了牦牛与柴达木黄牛杂交形成的福牛母牛群,再以安格斯肉牛做终端父本,培育出了柴达木福牛。福牛出生时平均体重就达20多公斤,24个月平均体重达600多公斤,是往常品种同龄个体重量的2-3倍。而且福牛肉质好、适应性强,更适宜在农牧区广泛饲养,助农牧民增收。”海西州畜牧兽医站高级畜牧师扎西单玛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

牦牛、柴达木黄牛是柴达木盆地的特色畜种,在海西畜牧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受地理环境和生产技术水平制约,个体产量低、优质牛肉产量较少,经济效益低,产业化发展步伐迟缓,影响农牧民增收和生态平衡。

省农牧厅副厅长马清德介绍,海西州牦牛存栏量达11万头,近年在全省打造“世界牦牛之都”品牌战略推动下,海西州紧紧围绕“牛”产业化绿色发展,致力于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省农牧厅、省科技厅等部门的倾力相助汇聚起来,将各路科研精英的目光集聚在柴达木福牛身上,乘着政策的东风,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算好“绿色账”、走好“绿色路”、打好“绿色牌”,深度挖掘牦牛这一世界独有珍贵资源。

牦牛舍饲喂养。

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形成了海西多类型的草山牧场,也为福牛提供了纯净无污染的丰厚食源。福牛的应运而生,在为草山牧场卸去重负的同时,带动了海西畜牧业产业结构的转型。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许尚忠认为,“新培育的柴达木福牛聚合了高原牦牛适应性强、柴达木黄牛肉质好、英国安格斯肉牛生长速度快三大优良基因,营养价值高,肉质可以和日本‘神户牛肉’媲美,具有良好的经济效应。”

从2008年开始试验,到2013年《柴达木肉牛产业化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立项,再到2017年7月31日项目通过专家组验收,每一个时间节点都意味着柴达木福牛产业发展向前迈进。

昆仑圣牛生态养殖基地,是海西州上最早靠养殖柴达木福牛发展起来的示范点之一。

理事长张凯告诉我们,“福牛的成长周期短,一头两岁多的福牛体重可达1000多公斤,一般的牛可就差远了。福牛的市场价格也高于一般肉牛的数倍,在投入和产出上,福牛占据了绝对优势。”

在扩大福牛养殖规模中,基地带动了周边农牧户流转草场入股进来,草产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加入进来的农牧户定期或不定期为基地打工,一同增加了收入。

良种繁育是福牛产业中的重要一环。天峻县二郎山养殖专业合作社是天峻县牦牛核心群之一,占全县牦牛核心群的4.15%。合作社依托天然草场、专业合作社和牧民选育核心群,培育优良种牦牛,为繁殖饲养场提供种牛。合作社以半舍饲或季节性舍饲养殖模式、实施联户经营管理,饲养一段时间后,适龄牦牛和安格斯犏牛被昆仑圣牛收购开展福牛培育。

从牦牛配种到养安格斯犏牛,入股牧民尝到了甜头,“去年我卖牛犊收入30多万,这在以前想都没想过。”合作社董事长头节喜滋滋地说。

更多牧民加入了牦牛核心群饲养,目前天峻县已建立核心牦牛群40群,基础母牦牛7200多头,培育合格的牦牛种畜1.8万多头,通过省级种牛调配计划,调往全省各主要省州县点,推广牦牛提纯复壮技术。

2017年4月,金穗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福牛获“粤港澳餐饮业唯一推荐青海牛肉驰名品牌”荣誉证书,这既是对海西柴达木福牛优质、健康、绿色高品质的认可和肯定,也是对柴达木福牛走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的鼓励。

“合作社依托福牛产业的优势,在延伸产业链上先行一步,集种草、养牛、肉品安全、餐饮、饲草加工于一体,形成了一二三产业的相互融合发展格局。在未来5年,我们要不断扩大产品知名度和销售辐射面,全面提升品牌价值,实现肉牛全产业链化经营,实现与农牧户共赢,将柴达木福牛产业做大做强。”喇勇清表示。

福牛产业释放出了巨大潜能,形成了以农牧合作社为基础、高科技为支撑、龙头企业为推动的经营模式,延伸了牦牛产业链条,搭建出了高原肉牛产业发展新构架。

省农牧厅总畜牧师王会林认为,“在产业融合中,福牛从源头生产到终端市场构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了政府、企业、合作社、农牧户之间分工明确合理、利益联结紧密、运作有序高效的肉牛产业化生产管理机制,常年带动数万农牧民从事标准化种植、养殖,筑起了促进农牧民就业增收的新平台。”(责任发布:李慧)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