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农业要闻

驻村干部周丹文:产业兴旺是脱贫致富的关键

   日期:2018-04-08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zgny.com    浏览:816    评论:0    
核心提示:青海省大通县向化藏族乡上滩村驻村干部周丹文:产业兴旺是脱贫致富的关键本报记者 吉蕾蕾2018年春节刚过,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

青海省大通县向化藏族乡上滩村驻村干部周丹文:

产业兴旺是脱贫致富的关键

本报记者 吉蕾蕾

2018年春节刚过,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向化藏族乡上滩村驻村干部周丹文就迫不及待地赶回了驻点扶贫村,和村委会成员来到新修建的村民活动广场商讨举办村民联欢会的事。周丹文告诉记者,“2017年年底扶贫工作如期实现了贫困户脱贫、贫困村退出的目标,村委会特地邀请了农村演出队,准备给村民带来一场精神盛宴”。

如今的上滩村,不仅拥有宽敞的村民文化广场、整齐的花园苗圃,平整的水泥马路也通向了各家各户。这些改变是从2015年10月开始的。当时,受青海省国土资源厅选派,周丹文入驻青海省大通县向化藏族乡上滩村担任第一书记。从此,上滩村的大事小情都让周丹文牵肠挂肚。

“气候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群众观念陈旧、生活贫病交加是上滩村给我的第一印象。”周丹文说,上滩村位于大坂山南麓脑山区,平均海拔3100米,昼夜温差大,每年霜冻期长达6个月。目前居住着4个民族251户、1113人,人均耕地不足3亩,年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有三分之一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村民多以土地为生,兼放马,养牛、羊、鸡维持日常开销。

如何让83户贫困户顺利脱贫、让全村稳定增收,是周丹文这两年多来考虑最多的问题。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在充分考虑村情民意后,周丹文向对口帮扶单位国土资源厅提出了上滩村加强土地平整、田间道路修建等在内的土地开发整理建设的建议。经过申报、审查、论证等环节后,总面积为323公顷、总投资额825.56万元的上滩村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项目于2016年11月正式施工。

如今,纵横交错的水泥路面遍布上滩村。“以前最怕雨雪天,去地里干活容易摔跤不说,上山放牛羊也不容易。”村民祁三成告诉记者,现在水泥路面一直修到山脚下,不仅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拖拉机、播种机等大型农机也能直接开到地里,大大提高了全村农业机械化水平。

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显著改善,如何帮助贫困户脱贫、促进全村经济发展?“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周丹文告诉记者。

依托4.08万亩的优良草场和村民世代养殖牛羊的经验,上滩村确定,把生态畜牧业作为主导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虽然村民有世代养殖的经验,也知道养殖效益好,但由于思想保守,村民一般只满足于养一两头牛,难以达到脱贫致富的目标。”周丹文说,为了充分利用贫困人口人均5400元的产业扶持资金,2017年,上滩村村两委编写了上滩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为有产业发展经营能力的43户贫困户购置了西门塔尔母牛,进一步拓宽了贫困户脱贫的发展道路。

“村民发展生态畜牧业的信心和决心很大。”周丹文说,2015年10月,全村统计贷款数额只有20多万元,2017年7月,全村贷款数额达到560多万元,基本上都用于购置牛羊,壮大养殖规模。以牦牛养殖大户李存库为例,去年他从银行贷款30万元壮大牦牛养殖规模,年底算上新增的小牛犊和卖出的成年牦牛,毛利润近20万元。看到实际利益的村民们逐渐改变了以前的养殖思路,由原来养一两头牛,发展到了七八头,甚至几十头上百头。

不过,虽然上滩村已经实现了脱贫摘帽,但周丹文看起来并不轻松。“如何巩固脱贫成效仍有不小难度。”周丹文说,一方面,要考虑脱贫户如何实现长期稳定增收不返贫;另一方面,要考虑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周丹文表示,下一步,将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托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借助产业项目支撑,在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继续带领全村群众打好绿色牌、算好经济账、走好致富路。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