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农业要闻

肃南县:草原绿了 生态好了 农民富了

   日期:2018-06-14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zgny.com    浏览:409    评论:0    
核心提示:近年来,肃南县积极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通过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草原资源,减轻天然草原放牧压力,草原生态得到逐步恢复,

近年来,肃南县积极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通过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草原资源,减轻天然草原放牧压力,草原生态得到逐步恢复,补奖政策也有效带动了牧民脱贫致富。

草原畜牧向设施畜牧转变

行走在碧草如茵的肃南草原上,天高云淡。

“放牧是我家经济收入主要来源,1000多亩草场,原来年收入1万多,养活不了一家人”。肃南县桦树林村李雪云家祖祖辈辈生活在草原,草原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和精神家园,自从2011年实施草原补奖政策以来,每年有1万多元的奖励补贴会按时发放到他家的账户上,这部分资金对李雪云家来说是雪中送炭。

2013年,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帮助下,李雪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流转300多亩草场,建起年存栏400多只羊的饲养场,随着规模扩大,他家的收入也从1万多元提高到6万元。2015年李雪云又建起了牛羊肉加工厂,年收入达到60万元。

“以前超载放牧影响了草畜平衡,自实施草原禁牧以来,放养的牛羊被圈养,减轻了草原的承载压力,通过政府补贴的资金,还可以扩大养殖规模,提高经济收入。”李雪云说。

2011年起,肃南县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落实补奖面积2091万亩,从天然草原退出牲畜11.23万羊单位。每年落实补奖资金1.7亿元,截至2015年,共落实补奖资金8.59亿元。

2016年,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实施,至目前已通过舍饲半舍饲养殖、草原流转、异地借牧和压缩牲畜规模等措施,完成减畜10.18万个羊单位。

肃南县草原监理所所长顾自福认为,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后,通过向农牧民发放补奖资金,弥补了农牧民因禁牧和减畜而减少的部分收入,做到了在推行禁牧和草畜平衡的同时,农牧民的生活有保障。另一方面,通过发展人工草地、以小区养殖模式推行舍饲养殖,促进农牧民群众生产经营方式由粗放管理向设施集约管理转变,牧业经济发展由草原畜牧业向设施畜牧业、生态畜牧业转变。

村村都有草原生态保护监管员

在肃南草原上,一排排“筑牢生态屏障,严守生态红线”等保护宣传牌,映入眼帘。

“这些警示牌无时无刻提醒我要热爱草原,肩负保护家园的使命。以前牧民只顾眼前利益,非法采挖野生中药材,超载放牧,破坏草原,导致草原不断退化。”生活在肃南县康乐镇上游村的牧民黄东润说。

近年来,通过政府减畜、退牧还草、草原补奖政策等措施,牧民的观念发生了质的改变,他们自觉肩负起保护草原的职责,自觉围栏建设舍饲养殖暖棚,这一切还得归功于肃南县一系列严格的草原管护责任制度。

顾自福介绍说,为确保草原生态管护落到实处,该县积极落实县长强化主体抓部署,局长强化责任抓落实,草监所长抓执法监督,乡长签字承诺抓实效,村长明确任务抓巡查等“五长一员”责任制,进一步明确措施,强化草原管护工作。

肃南县通过“县定职责、乡聘村用、财政补贴”的方式,聘用了村级草管员,每个村都有1-2名草管员。草管员由村级动物防疫员、村里具有一定威望的村干部担任,村级草管员队伍建成后,县乡都加强了管理,开展了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培训。

村级草管员队伍建设充实了一线草原监理队伍,弥补了一线草原监管体系的空白,标志着牧区村级草原监督管护网络建成,将草原监管触角延伸到每一块草场、每一户牧民家中。

草原生态恢复后续产业要跟上

近年来,肃南县通过禁牧封育、补播改良、“三化”草原治理、草原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人工饲草基地和舍饲棚圈建设等措施,达到了草畜平衡、自我修复的良性发展格局。据草原监测调查数据显示,该县草原亩产草量较2011年提高了20.6%,牧草平均高度达到19厘米,平均总盖度达到78.2%,草原植被盖度、高度和产草量都有明显提高,草原生态逐步恢复。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地域辽阔,情况特殊,虽然在落实草原补奖政策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但后续产业发展还急需跟进。

据了解,草原补奖政策实施后,一部分农牧民尤其是禁牧区的农牧民将告别传统固有的生活方式,但由于受观念、文化、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制约,一部分农牧民退牧后无业可就。

顾自福建议,省上加大后续产业扶持力度,创办群众愿意干、产品有市场的后续产业,吸引农牧民群众转产就业,增加收入。

(作者:祁玉洁)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