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行业热点

鱼米之乡的秋之绽放——湖北仙桃农业供给侧改革特色之路探析

   日期:2017-10-12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作者:zgny.com    浏览:122    评论:0    
核心提示:鱼米之乡的秋之绽放——湖北省仙桃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特色之路探析  本报记者陈江凡 程鸿飞 何红卫 毛晓雅  良田沃野

鱼米之乡的秋之绽放

——湖北省仙桃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特色之路探析

  本报记者陈江凡 程鸿飞 何红卫 毛晓雅

  良田沃野,河湖密布;富饶肥美,鱼米之乡。这是镶嵌在江汉平原腹地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有个美丽的名字——仙桃。9月的仙桃田野,稻穗沉甸甸地压弯了稻秆,预示着丰收的好年景,肥美的鱼儿在水网里穿梭,黄绿的稻子和泛着白光的水面拼出水乡最美的色彩。

  “一条鱼”“一袋米”滋养了世世代代仙桃的子民,也勾勒出这座古老又年轻城市的农业底色。在当前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鱼米的故事又添新的华彩篇章:特色水产养殖业风生水起,黄鳝产量占全国四成以上,成功攻克鳝鱼种苗繁育这一世界性难题,叫响了“中国黄鳝之都”的金字招牌;物以“硒”为贵,依靠得天独厚的富硒土壤,富硒米全产业链条成为富裕农民的“金链条”,富硒豆豉、富硒菜籽油、富硒瓜果蔬菜等特色农产品端上千家万户的餐桌……深厚悠久的鱼米文化在水乡唱响了改革的新乐曲。

  仙桃市委书记胡玖明对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着深刻认识:要坚持“四两拨千斤”,即把握政府主导、市场引导这两个导向,用好本地资源、外地资源这两种资源,壮大企业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两类主体,发挥市场、农民这两方面的积极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仙桃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特别是当前要主动对接中央一号文件,积极探索“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推进“一产接二连三”,构建多业态、多功能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着力打造仙桃水乡田园城市建设的“先行版”“真实版”。

 

农业产业有特色、有品牌、有市场

  硒产业打响了特色品牌,稻鳝共作蹚出富民新路子。特色就是竞争力,特色就是供给力。充分挖掘本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更加明显、质效更加突出的特色富民产业,是顺应市场需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出路

  栗林嘴村是仙桃远近闻名的长寿村,当地人长寿的奥秘就在于每天吃的大米,硒含量每公斤高达0.25毫克。而这种大米如今已被推广到全国各地:中国最大的食品生产企业中粮集团与当地农民合作开发富硒水稻,推出的“福临门”富硒米每公斤卖30元还供不应求。农民种植富硒水稻每亩收入4000元,是传统水稻的两倍。

  江汉平原冲积而成的富硒土壤,是大自然赐予仙桃的宝贵财富。仙桃有540平方公里的土壤富含硒元素。为了建设成荆楚富硒粮仓,仙桃组建了集富硒产业办、富硒产业开发研究院、富硒农产品展示中心和湖北富硒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四位一体”的湖北硒楼,建成了富硒水稻、富硒油料、富硒大豆、富硒果蔬等富硒农产品基地56万亩,正在积极申报“仙桃富硒大米”“仙桃富硒黄鳝”国家地理商标,中国富硒农都的品牌呼之欲出。

  在西流河镇土坑村的洪渊泽水产合作社养殖基地,坐落着世界一流的黄鳝种苗繁育现代化大棚。“种苗供应不足是仙桃人养黄鳝的最大难题,从2010年起合作社开始试验自己繁育种苗,到去年与上海农业科研院所合作,不仅做到了自己繁育种苗,还实现了一年繁育三次。”合作社理事长童国斌说。   

  仙桃人成功攻克了鳝鱼种苗繁育这一世界性难题,每亩能为鳝农节约养殖成本近万元。随着自繁自养技术的推广,已初步实现黄鳝种苗从“求天下”向“供天下”转变的格局,真正使仙桃的鳝鱼游出中国、游向世界。

  今年,洪渊泽水产合作社又新建了180亩“稻鳝共作”示范基地,全程不施农药化肥,只使用有机肥和物理防治,稻米的品质提升了,综合效益也提升了,以前一亩水稻收益近千元,如今鳝鱼和水稻纯收益能达到3500-4000元。

  这一模式的示范推广是仙桃农业调结构、增效益的一个生动写照。市委副书记李启斌说,调结构增效益,就是要以市场为取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增收为目的,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壮大优势产业板块。

  在提升粮田综合产出效益方面,仙桃推出了稻鳝、稻虾、稻鳖等新模式,提高单位产出,放大农田产出效益;在特色水产养殖方面,调减四大家鱼养殖比重,推广名特水产养殖品种,每年新增黄鳝、河蟹、南美白对虾等名特水产面积两万亩以上,水产品增产不增效和丰收不增收的现象正在改变。此外,不断缩减露地大路菜面积,扩大设施蔬菜和精细菜的生产规模,蔬菜基地面积突破了20万亩。

  打出特色,叫响品牌,占有市场,才能真正把优势产业做成富民产业。仙桃依靠独特的土壤和水域资源,抓住市场需求,发展名特水产和富硒种植养殖,在技术创新上下功夫,在品牌培育和打造上下功夫,数倍放大了农民的收益,促进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实现了增产、增收、增效的多重目的,也由此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去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53.8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62元,增长了7.21%,全市农产品加工值连续6年稳居全省县市第一方阵。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