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土农网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在线客服QQ:

1297394205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农业要闻 » 人物 » 三农人物

李连成:甘当“吃亏”书记的带头人

   日期:2018-02-09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作者:zgny.com    浏览:188    评论:0    
核心提示:甘当“吃亏”书记的带头人——记河南省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支部书记李连成本网记者 张培奇 范亚旭  28年前,他接手贫穷落后的

甘当“吃亏”书记的带头人

——记河南省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支部书记李连成

本网记者 张培奇 范亚旭

  28年前,他接手贫穷落后的西辛庄村,立志带领群众致富。

  28年前,村民信任的目光同时投向了他,期盼着能快速打开一条致富通道。

  28年前,“贫穷”刺痛了他的心,那个“决不让西辛庄再因贫困受屈辱”的心愿愈加强烈,他也找到了一个施展拳脚的舞台。

  他就是李连成,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和全国劳动模范,河南省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近日,记者前往西辛庄村,见到在李连成和他团结带领下的群众,了解了一个昔日贫困落后的穷村如何建成远近闻名、经济富裕的全国文明村。

  经历过沧桑的痛,练就了李连成致富的本领

  西辛庄地处黄河半滩区,土地呈碱性土壤,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地里是“只长盐碱不长庄稼”,农作物生长缓慢,粮食收入非常少,每亩地年产最高不超200斤。

  恶劣的条件,时代的局限性,严重制约着西辛庄村的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周边村都称西辛庄为“小辛庄”!一个“小”字道出了大家对这个贫穷的村庄及村民的蔑视,也刺痛了李连成的心!

  1978年,27岁的李连成赶上了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先是远赴山西拉煤、再到新疆打工,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也体会到了在外的艰辛。满载而归的李连成,回到家乡搞起了地膜西瓜种植,之后渐渐的摆脱了穷苦的生活困境。

  1983年,适值中原油田落户濮阳,大批的油田职工入驻濮阳,反季蔬菜极为稀缺,李连成看到了商机。油田工人们不缺钱,农民不缺土地与力气,只是需要种植技术即可。“那时我专程到开封以年薪10000元的报酬,请回了一名反季节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员,开始了种蔬菜的生活。”李连成说。种植大棚蔬菜高产、高收益,至1991年,他实现净收入17万元,家里建起了两层小洋楼,成为了全村的首富、濮阳县城以南的“暴发户”。

  当李连成发展种菜顺风顺水的时候,西辛庄村内出现了问题,群众致富无门路,干部又无法解决。1991年8月,西辛庄村两委换届选举,群众把目光投向了致富能手李连成身上,选他为村支部书记,期盼着他能带领着村民致富。28年的时光已过去,村民都庆幸做出了当初的选择。

  做好带头人,让村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李连成走马上任,抓住群众想种蔬菜实现致富的念头,引领群众建蔬菜大棚;把自己的两座大棚,无偿的转送给李连本、李文利两户村民,把“帮了别人、亏了自己”当成是一种幸福,让大家看到村干部是为群众干事的态度;同时帮助村民跑资金和贷款,无偿的提供种植管理技术。

  在那段时间,李连成每天穿梭在村民的蔬菜大棚之间,由于长期的不眠不休,并处于温湿的环境中,他患上了肺气肿和漫性支气管炎。但是,短短3年时间,西辛庄村发展蔬菜大棚140多座,村民年人均增收500多元,快速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1994年,濮阳市搞“白色工程”,号召群众建蔬菜大棚,种植蔬菜。面对上级一道指令,李连成没有“随大流”,开始转型办企业,号召大家集资办工厂,理由很简单:物以稀为贵!

  面对“不走寻常路”的村支书,群众有点儿拿不定主意。李连成在大家的犹豫和猜疑中,率先拿出资金,成功说服12户村民与他一起筹资21万元,办起了村内第一家企业——造纸厂!两年时间,企业赢利200余万元,一股分红12.7万元,在全村引起了轰动,村民都想着要在企业里入股。

  全村群众入股意味着股东利益受损,但看到村里还在贫困线上挣扎的群众,李连成用了很多方法,最终说服了众人,让全村群众以1万元为一股参股企业。1997年元旦,全村群众欢欣鼓舞,聚集在村委集资120万元,形成了“家家有股,户户分红”的发展模式。

  李连成深刻体会到“无工不富”的内含,28年间他总会说:打牌的人有牌瘾,喝酒的人有酒瘾,我有发展的瘾!有“发展瘾”的李连成紧随造纸厂之后,纺纱厂、酒厂、养殖场等一批村股份制企业建成运营,村民收入节节攀升,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实现了工业致富的愿望,彻底的摆脱了贫困的生活。

 
 
更多>同类农业资讯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当前有6069人在线
  • 其中2309位会员
  • 3760位访客
  • 今日发布帖子:2600
  • 今日访问量:31800